第(1/3)页 重庆。 委员长官邸。 常凯申看着手上发来的电报。 乃是东路军指挥部的名义发来的。 表示东路军此次作战,将会采用备选作战方案。 即楚云飞的拟定的作战计划。 在他的面前,则是站着陈辞修、以及白健生二人。 刚好来他这里汇报工作,算是赶上了。 “你们也都看看吧二战区东路军的作战计划。” 常凯申将手中的电报递给了二人。 两人细细研究了一番,小声嘀咕交流了几句。 “委座,这份作战计划之关键,便是能够能尽快歼灭日军第四旅团。” “依属下之愚见,此份作战计划若能顺利实施,可以取得较大之战果。” “可如果不顺” 陈辞修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晋东南的局势很有可能会进一步的糜烂。” 白健生点了点头:“是的,而且很有可能因为上党地区的沦陷,导致卫将军腹背受敌,太岳山区很有可能会无法继续坚守下去。” 见常凯申面无表情,白健生试探性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比起委座您亲自拟定的那份作战计划,八路军的这份计划,有着不少的疏漏。” “嗯。” 常凯申微微点头,也不表态。 陈辞修问道:“委座..您怎么看?” 怎么看,笑着看。 虽然略显稚嫩和激进。 常凯申面露微笑:“这份作战计划并非出自八路军,而是云飞亲自拟定,并且我准备采纳东路军此次的作战计划。” “是楚云飞?” 白健生和陈辞修二人对视了一眼。 均是惊讶万分。 这个职务和军衔的人,拟定一整个地区的战略计划。 完全无法形容。 楚云飞的才情,他们是认可的。 数次血战,带着部下创造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 以弱克强,硬撼日军王牌精锐主力。 绝不是一般的指挥官。 但。 楚云飞此前完全没有指挥部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在很长的时间里面,只是一名营、团长。 哪怕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参加过数次大战。 担任的也只是个执行者的角色。 没有血与火的历练。 没有大量的战斗经验。 从一名“棋子”的角度,迅速转变成为一名棋手。 这是理论上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清楚。 想必常凯申比任何人都清楚。 “委座..您这是?” “八路军的主力将会担任此次围歼战之主力,而他们的对手,也是日军的精锐部队。” “根据情报,这支部队的前身乃是日寇关东军的精锐部队,战斗力自然不可小觑。” “而且你们也清楚,他们选定的预设伏击地点距离太原城有多近。” “战端一开,即便八路军发现不敌想要撤退,也来不及。” 常凯申语气之中满是自信,此时更是颇为笃定:“他们唯有死战!” “即便是在楚云飞所部的协助之下,取得了此战之胜利,八路军本身的损失绝不会小。” 常凯申对于晋东南的局势颇为乐观。 “即便此战失利,我军在晋南地区尚有八万之兵力(晋绥军+中央军),日军部署在晋南的兵力不过四万,不管怎么说,会战兵力是八万对四万,优势在我!” 陈辞修狐疑:“委座,八路军此前一直以游击战为名,实则畏战避战您是怎么确定此次八路军一定会尽全力进攻的呢?” “这就是云飞的阳谋了。” 常凯申接着便将楚云飞在东路军指挥部当着所有人面,把电话要进他这里的壮举。 在常凯申看来。 多半是讨论到了部署歼敌部队之时,楚云飞希望八路军部队出力。 但被以枪弹、装备、手榴弹等物资不足等原因拒绝。 在指挥部直接一通电话打过来。 八路军的问题直接解决掉了。 如果在没有这些问题的情况下,依旧不承担围歼重任。 那划归东路军指挥的其他各部队怎么想? 赵寿山、曾万钟两人虽然坚决抗日,但也不是傻子。 这种保存实力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整个东路军的分崩离析。 届时。 八路军方面自然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 “这是阳谋..难不成是委座您的安排?” 常凯申微笑着点了点头:“此前,云飞数次与我通电话,寻求我这个校长的帮助,不管是物资、钱粮、甚至是化工方面的专家支援,想必他已经明白了我此举的深意。” “祝贺委座再度收获一员大将。” 白健生还没反应过来。 陈辞修已经恭喜上了,那目光之中满是尊敬和崇拜。 仿佛在说。 还得是委座啊,不声不响就将晋绥军青年一代最优秀的将领拉拢到了己方阵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