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认罪-《陌上饮无忧》


    第(2/3)页

    父子二人来到书房,程初阳忍不住先问,“父亲,长阳王府那边如何?可有难为父亲。”

    程长安摆了摆手,“我事先去了一趟无忧山庄,让白公子看了一眼画像。他回忆许久,说是并未在长阳王府见过此人。他又听老夫说要去拜访长阳王,竟说他也要去给长阳王请个平安脉,于是我二人便一同去了王府。到王府,老夫向王爷说明来意,王爷竟然爽快的把王府下人都叫了出来,一一让老夫辨认。可惜并未发现画像之人。事后王爷也并未责怪老夫,当他听说案发现场竟有一坛从他手中送出的忘忧,王爷十分气愤,命令老夫一定严查凶犯,还说,无论查到是谁,他都不会姑息。临出王府,王爷还交代了王府大管事,等本官去各府调查忘忧之时,王府大管事会陪同前往,以免那些贵人仗势赖掉。”

    “没想到长阳王竟是如此通情达理之人!”程初阳由衷道。

    程长安赞同的点了点头,“不过,今日能如此顺利也多亏了白公子相陪。”

    想到去王府路上,那个彬彬有礼的孩子悄悄告诉他长阳王府的规矩和禁忌时,程长安一贯严肃的脸上难得温和了不少。

    “白公子是个不错的孩子,你日后有时间多去山庄请教请教!”

    程初阳知道今日之事少不了白苏帮忙,因此虚心接受了父亲的教诲。“改日儿子定会带上礼品登门拜访!”

    程长安欣慰的点点了点头,看着长子也顺眼了几分。

    程初阳继而又想到一事,问道:“这么说,王爷已经告知了父亲其他几坛忘忧的去处?”

    “嗯!你瞧瞧!”

    说着便递给他一张明细单子,上面果然详细的记载着长阳王送出忘忧的日期,以及受赠人的姓名府邸。

    “崔国舅府两坛;兵部郎中一坛;镇北将军杜尧生一坛;安平王两坛;吏部尚书一坛。总共送出了七坛。国舅府是长阳王外祖家,这不必说。杜尧生杜世子是国公府嫡子,儿子也知道。安平王也不必说,皇帝的第二子,安平王妃便是杜国公府嫡长女。可这兵部郎中是何人?”

    程初阳拿着明细仔细回想,却如何也想不出这兵部郎中是何方神圣。

    程长安耐心的与他介绍,“兵部郎中乃沐恩候府嫡子谢凌峰,如今皇太后的亲侄孙。小小年纪,便凭一己之力任职于兵部,是兵部尚书最为看重的下属。”

    说到此,突然有点羡慕沐恩候,人家是怎么培养出如此出众的儿子的?

    看来等得了机会要好好讨教讨教了!

    见父亲又用审视的目光瞧向了自己,程初阳有种不好的预感。忙转移话题道:“父亲打算何时去这几个府上调查?”

    “明日即去。”

    第二日,在程长安的带领下,衙门中人分别去了几个府上查酒。好在有王府管事的陪同,一路并无人刁难。很顺利的便将国舅府、沐恩侯府、杜国公府查清楚了,几府的酒坛都在,洗脱了嫌疑。最后只剩安平王府。

    程长安在杜国公府调查时,除了见到了杜世子那坛酒,还意外的在杜国公手里见了一坛,原来是安平王送给他的。

    这倒也没什么奇怪,毕竟杜国公是安平王的岳父。送给他一坛到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安平王若再没送人,他手中应该还有一坛才对。

    可众人到了安平王府才知道,原来安平王仅剩的那坛忘忧竟不见了!据安平王府大管事讲,那酒像是被贼人盗取了。

    程长安不想就这样被打发走,便将那嫌疑人的画像拿了出来。此画像一出,没想到很快便被安平王府一个管事认出来了。

    “这不是咱们府上的二虎吗?”

    紧接着,在安平王府大管事的吩咐下,一名下人便被五花大绑带了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