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创蒙古文字的立意便正是传递信息,传递我们的思维,记载历史,夜帝果然名不虚传。”八思巴拱手道。 这一拱手是表示了认可,并不简单的是地位的认可,是学术的认可。 不过这一次也算是打平了,理论的认知才是第一关罢了。接下来应该是武学了,武学,武道学术。 “敢问陛下,何为武。”八思巴避开李牧,双眼如利剑一般直接刺向李沉舟。 这是要攻心,如果李沉舟还是说拳就是权,那就落入了下乘,这是八思巴对皇帝的问法,而不是权力帮的李沉舟。 很显然,李沉舟也明白其用意,盯着自己坐下的龙椅思考良久。 良久之后,缓缓抬头说道:“我在小的时候曾经看到一位小女孩倒在我的怀抱,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死人,那时我练武的目的便是,以武止伐,平息干戈,保护和守卫众生,迫不得已,不得不发是以仁心推己及人,化干戈为知己,合天地于一气。” 这个答案很中肯,这也是中华的武道精神,不过这不是一个皇者的回答,李牧很赞赏李沉舟的精神,不过确实在这场交锋中,李沉舟败了。 并且李牧在一旁还无法插嘴,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这是蒙宋两国至高意志的交锋,八思巴代表的正是蒙古的意志。 不过李牧怎能被动挨打,李牧反问道:“敢问大师,何为武。” “唯识见,法相学,法性空,观应成学,“道果”教授,“道果法”。八思巴双手合十说道。 这句话阐述了唯物,唯心方面,是说当今大势在蒙古,应当唯物方面,蒙古国力强大,唯心方面,天命在蒙,不在汉。 李牧心里暗自佩服,这种思想已经超前这个时代百年了,也是划时代的思想。 不过李牧毕竟有现代化的经验,结合中西方唯物唯心,辩证法,来解答武字。 只见李牧看向八思巴开口道;“大师高论,不过我还有一些补充,见笑了。” 八思巴听到后倒是饶有兴趣,开口道:“夜帝请赐教。” 李牧思考片刻开口道;“己彼相对,内止懦,外止暴;止戈为武,化干为德,方为武德,武,是物质文明的保障和导向。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内在品格的一种手段。“ 其实李牧只是阐述了后世民国时期各位大师的解释,然后添加了一点自己的理解,但是这一次应该算其赢了,虽然打的是信息差。 “老衲拜服,夜帝无双,宋朝之内高手不绝呀!”八思巴一脸的惊叹。 不过当今的蒙古也是鼎盛时期,这一场一统天下的战争毕竟旷日持久。 接下来反倒是简单了,八思巴提出想要去皇家书库学习,并且在国子监传道,当然以李牧的心胸,也就答应了。 不过为表达谢意,八思巴也让自己的所学留在了皇家书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