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也只有与光阴长河有关,才能引起昔日水神的关注。 因为当初天庭五大至高神,火神执掌天下星辰,水神管辖光阴长河。 神灵消逝,尸骸为星辰悬入高天,神性入光阴凝聚成河 “人间本命飞剑神通与光阴扯上联系的真不算少,天下道法神通皆是光阴长河某一截支流,当初有位剑修曾剑斩蛮荒托月山,其人本命飞剑名为光阴长河,凑巧的是,那人名字和这小子有几分相似,也只有一个‘照’字。” 杨老头缓缓吐出一抹白雾:“那人名叫观照,听闻早已身死道消,即便有转世身,也未必在这座天下。” “可即便‘观照’当面,也未必能让你如此关注,更何况是一个转世身……” 杨老头往起坐了坐,抬眸望向李柳,好奇道:“你在那一刻到底看到了什么?” 李柳不语。 同一条光阴长河,在不同的人眼中也是不一样的。 神灵亦如此。 在至高眼中,光阴长河是无数细微组成的浩瀚长河,每一朵浪花皆为因果全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混乱无序中隐藏着唯一的规则。 而在高位神灵眼中,光阴长河远没有这么具体,像是普通练气士修行的望气术,无处不在,却又如雾中看花水中望月……是不一样的世界。 青童天君为地仙之首,却也只是高位神灵。 …… 一连五日,日升月落,牛车与两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已远离小镇数百里。 沿途风景从熟悉的丘陵溪流,逐渐变为更显开阔的平原与陌生的林地。 牛车上,五个孩子挤在一起。 最初的兴奋与新奇过后,思乡的情绪开始悄然蔓延。 只是一个个都忍着不说,挑着说不完的话题,掩饰自己的情绪。 前方那辆较为宽敞的马车内,气氛则截然不同。 马瞻与崔明皇相对而坐。 中间的小几上摆着一套素雅的茶具,茶水已微凉。 马瞻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化开的疲惫与沉郁。 崔明皇手持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着温润的瓷壁,姿态闲适优雅。 他瞥了一眼马瞻,微微一笑,打破了沉默:“马先生在为书院前程忧心?” 马瞻收回目光:“书院遭此变故,齐师兄……唉,失了七十二书院的位置,着实令人心忧。” 崔明皇轻轻吹开茶沫,啜饮一口,语气平和: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山崖书院失了七十二书院之名,未必全是坏事。至少,一些不必要的关注和压力,也会随之消散。” 他放下茶盏,看向马瞻,目光显得真诚: “书院根本仍在,学风犹存,此时正需一位能稳住局面、潜心治学之人执掌门户。依崔某看来,马先生身为文圣弟子,德才兼备,又于书院危难之际不离不弃,实乃接任山主的不二人选。” 马瞻闻言,眼神微动,袖中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山崖书院山主之位,即便失去了七十二书院的名头,依然是天下读书人敬仰的崇高位置。 尤其是山崖书院本就是他师兄齐静春建立,如今文圣身死,文脉倾颓,若是他能够继承文脉遗产,施展抱负,他日振臂一呼,重振文圣一脉…… 对他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马瞻沉吟道:“崔先生过誉了。马某才疏学浅,恐难当此重任。何况……书院经此重创,百废待兴……” 崔明皇笑容不变,声音压低了些许,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意味: “马先生过谦了,只要马先生有意,崔某或可从中斡旋,助先生一臂之力。想必文庙诸位贤达,亦乐见山崖书院由齐先生嫡传接手,重归正轨。” 马瞻心跳悄然加速。 崔明皇却话锋一转,似不经意地提及:“不过……山崖书院自是清贵之地,可落在大隋莽荒之地,只怕未来几年免不掉些许坎坷。” 马瞻又何尝不知,也是一声轻叹。 崔明皇指尖轻点茶几,目光略带深意地扫过马瞻。 “其实……以马先生的才能,未必没有更好的选择。” 马瞻顿了下,抬眸看着崔明皇。 崔明皇淡笑道: “大骊王朝正值用人之际,观湖书院身为王朝文脉所系,近年来更是气象一新。陛下求贤若渴,对于真正有才学、识时务之人,向来不吝厚待。” “有时,选择一方更坚实、更有前途的舞台,于己于人,或许都更为妥当。”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更轻,却字字清晰: “若马先生……有意换一种活法,撇清些不必要的牵扯,以先生之才学品望,崔某或许可在观湖书院为先生谋一席之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