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全都安顿好了?” 县委李学国的办公室内。 “安顿好了!” 李天明说着,把打火机凑过去,帮李学国点着烟。 “还是多亏您帮忙!” 刚到县城,李天明就来找李学国开了介绍信,然后带着靳小琪、天和、天敬等人住进了招待所。 永河县的那些知青各自回家,至于其他人…… 他们这几天在县城怎么过,李天明就管不着了。 能开车把他们送过来,已经仁至义尽了,住的地方咋解决,只能靠他们自己。 有些聪明的,提前和永河县来的知青搞好关系,进城以后住进了对方的家里,剩下的那些,只能去求助县知青办。 可县城就这么一个招待所,全县确有数千知青,纵然知青办想帮忙,也是力不从心。 刚刚李学国也说了,只能安排那些外地知青住进县一中和县二中的食堂,每人发张草席打地铺。 好在现在是七月份,如果考试被安排在冬天的话…… “说这个干啥?” 李学国笑着摆了摆手。 “你们村里办复习班的事,我都听说了,天明,这件事你办得好。” 恢复高考的消息正式发布以后,王作先还曾特意给李学国打电话,让他重视这件事。 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为国选材这等大事,也是要纳入政绩考核范围内的。 李学国前段时间走遍了永河县的所有村镇,宣讲相关政策。 只可惜…… 对于教育,人们普遍不够重视。 尤其是乡下,绝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自家孩子不做睁眼瞎就行。 读那么多书有啥用? 还不如早早参加劳动挣工分,帮着家里分担压力呢。 “您也别着急,这种事,只有让大家伙真正看到读书的好处,老百姓才能绕过这道弯。” 怎么让他们看到好处? 自然是现身说法。 考上大学以后,未来的前程和钱程,能是留在村里劳动比得了的? 农村人虽然没啥见识,可又不傻。 辛辛苦苦一辈子,为的不就是后辈儿孙。 “你说得对。” 李学国也明白,这种事急不得。 “确实急不得!” 李学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忙,尤其是明天就要高考了,县里需要做好组织工作。 李天明没多待,回到招待所的时候,靳小琪,还有天和他们还在抓紧最后的时间看书。 “都歇歇脑子。” 回来的路上,李天明卖了几样时令的水果。 大柳镇的大集恢复以后,这股风便开始向周边地区蔓延开来,如今就连县城都出现了一些小商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