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如何接待领导这件事上,李天明算是行家里手。 上辈子也曾接触过不少高官,虽然时代不同,但想来应该相差不大。 无非就是一句话:让领导看到领导想看的就行了。 只不过现在王主任点名要参观的就是养殖场。 “就剩下这么几头猪,让领导看啥?” 李学国不放心,下午特意过来了一趟。 看着空荡荡,只剩下不到两百头的猪圈,李学国急得直挠头。 “都拉走了,有的都进了肚子,总不能再拉回来吧?就算是现生都来不及。” 剩下的这两百多头,除了准备年底宰了分肉的,全都是种猪,和等待配种的母猪。 “这不行,得想想办法,领导来了,看到这个……太寒酸了。” 李学国围着猪圈转了好几圈。 “要不从别的村里调一些猪过来?” 李学庆摆摆手,道:“不行,那也没多少。” 他一贯瞧不上那种弄虚作假的破事。 大跃进那几年,有的村报亩产万斤,领导下来视察,就把所有的粮食堆在一处,给领导看。 李学庆头铁,实际产量是多少,就报多少,因为这事还被点名批评了好几次。 现在又要搞这种事,李学庆肯定不愿意。 更何况,因为李家台子今年承包了县里任务猪的指标,其他村子今年养的猪,数量都不多。 “那咋办?” 想到明天王主任就要来了,李学国只觉得火烧眉毛。 王主任可是打着参观学习的旗号来的,这么寒酸的养殖场,根本拿不出手。 “学国叔,我觉得……也不一定非得在猪上面做文章。” “怎么讲?” 李天明解释道:“您想啊,我们村为啥要办这个养殖场?” “我没工夫猜,照直了说。” 一点儿都不配了,肯定不是个好捧哏的。 “最终的目的,当然是带领大家伙过好日子,把李家台子建设得更好。” “然后呢?” “之前全村开过大会,已经定下了,赚的钱除了明年养殖场的扩大生产,还要拿出一大笔钱来修路,建公共厕所,还有就是重新建村里的小学校。” 李学国听着,四下看了看。 “这都是好事,既然定下了,为啥不干?” 呃…… 李天明哭笑不得道:“猪出栏也没几天,又赶上要秋收了,整天忙着修垄沟,哪有时间干这个。” “你的意思是……” “干起来,让领导看看,就是因为村里有了集体养殖场,李家台子才迎来了大变化,不过……” “有话就说。” “材料还啥都没有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