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夺情”起复-《天子宁有种》


    第(2/3)页

    厅门被赵匡胤从内猛然拉开,一股犹带寒意的微风卷入。他顾不得多说,开口便问道:“来者可是殿前司马军都指挥使李奕?”

    “正是!”管事忙点头应道。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赵匡胤深吸一口气,随即理了理身上的素袍,又将松垮的粗麻腰带束紧了些。

    做完这一切,他立即迈开步子,沿着廊檐一路朝前院而去。

    ……

    赵家待客的前厅内,陈设古朴而略显简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木料腐朽的气息。

    李奕身姿笔挺地端坐于主客位的胡榻上。

    他一手随意搁在膝头,一手拈起案几上的茶盏,送至唇边轻轻抿了一口。

    氤氲的热气带着茶香蒸腾而起,模糊了他轮廓分明的脸庞,让人窥探不到他此刻的神色。

    今日李奕到访赵家,其实并非只是过来叙旧那么简单。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将赵匡胤彻底纳入自己的阵营之中。

    李奕在脑中仔细琢磨了一番,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很有把握。

    因为眼下赵匡胤的处境,较之他所熟知的“历史”轨迹,说是判若天渊也不为过!

    历史上本该身居殿前都虞候之位、成为殿前司第二号人物的赵匡胤,如今仅仅是个控鹤左厢都指挥使。

    虽然从官阶俸禄、地位待遇来看,跟历史上同时期的殿前都虞候,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然而,内里的权势和影响力,以及所代表的含义,却是云泥之别。

    而且更重要的是,原本应属于赵匡胤的那份奉命整顿禁军的差事,被如今这个时间线上的李奕所“截胡”。

    赵匡胤不能再像历史上一样,借机在禁军中结交将领、安插亲信,最大的依仗自然也就荡然无存。

    除此之外,其父赵弘殷的病故也比“史载”提前了大半年。

    要知道,赵弘殷历经四朝动荡而不倒,他在禁军中的人脉算得上很广。

    而在他活着时,这些情谊或许是管用的。可一旦人死灯灭,原先的交情自然也就淡了。

    正所谓人在人情在,人死人情两丢开……这就是人际关系的现实性,人脉交情的本质还是利益。

    至于能维系住多少父辈的人脉,全看赵家子弟自己的硬实力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赵弘殷去世的时候,赵匡胤已经是殿前都虞候,并在攻打南唐时战绩卓著,不久后便晋升为殿前都指挥使。

    就算父亲突然亡故,他也能靠自己的硬实力,继续维系父辈的人脉。

    而且他自己也在军中笼络了一帮兄弟和亲信。

    然而现如今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