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们看到的送检材料,百分之百是国产的。” “接下来,我们只讨论材料本身的性能。” “请大家不要有任何情绪。” ??? !!! ??? 一瞬间。 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怀疑自己听不懂中国话了。 百分之百? 国产! 怎么可能!? “我怎么不知道这个事儿?” 作为团队中材料学出身的科学家。 吴迪根本不带信的。 他是西研院的一把手。 西研院又是国内复合材料的执牛耳者。 我手里那么多的纤维工程材料实验室是假的? 干了一辈子的符合材料,我还被蒙在鼓里? 是,咱就说有可能兄弟单位有突破。 但这么大的消息,外界不可能一点风声都没有吧。 “郑组长,这么大的事情,你可不能开玩笑。” 郑宇智拍拍胸脯:“吴院长,我用人格担保,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确定这个送检样品的性能。” 一言落地。 现场的所有人都像是打了兴奋剂一样。 你要是这么说。 那我们可就都不困了。 国外的产品,再怎么讨论都是枉然。 毕竟讨论完了,也不可能大规模应用。 可要是国内的产品—— 大家立刻重新审视起那份报告,在各自的认知范围内发表意见。 ‘拉升模量绝对是够的,这在T级别之下至少是1000往上。’ ‘拉伸强度也没问题!’ ‘这个送检产品还不是单纯丝束的事儿,他们的碳布编制浸润工艺也很强。’ ‘考虑到这个产品的形态,我断定他们一定掌握了量产的方法。’ ‘是啊,如果不为量产,没必要把碳布卷成这样。’ ‘但话说回来,这是个什么东西呢?’ ‘能用到碳纤维的就那么几个地方。’ ‘这个形态吗,我实在是想不到是什么产品。’ ‘……’ 叽叽喳喳之间。 郑宇智再次开口:“诸位,不用想了,这个产品不是军用的。” 吴鹏飞眼睛都瞪直了:“不是军用还能民用啊。” “嗯。” 吴鹏飞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民用?啥领域,跑车还是发动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