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见她这样,林看片皱着眉问道。 难道这两人掰了? 要不然晓莉怎么不冷不热的。 “是他啊。” 刘晓莉听着身后同学的热烈的讨论,心中很是骄傲,但表面上依旧表现得很淡定。 这个消息,自家小程同志昨天下午过来给自己做晚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那你怎么……难道你们俩闹掰了?” “当然没有!” 刘晓莉一下子垮了动作,没好气的撇了林星洁一眼,然后悄悄凑到林星洁耳边,小声说:“这都是跟开颜学的,叫做深藏功与名!” “咦~~” 林星洁一阵无语,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晓莉居然也跟着程开颜这混蛋学坏了! …… 这个惊人的消息,随着时间的发酵,也迅速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 其传播的速度,好似病毒一般疯狂。 全国各地的新闻报纸包括了《湘北日报》、《长江日报》、《湘南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日报》等一众省市级刊物纷纷转载,纷纷报道。 铺天盖地的报道,堂堂正正的大势之下。 许多作家站出来,在报刊杂志上撰写评论文章,分析程开颜的作品能否获奖,他的获奖理由是什么。 而诸多评论家开始探讨,程开颜作品的文学性和深刻解读。 一时间在全国各地都引起了极大的讨论和反响。 三月二十六日清晨。 《人民日报》关于程开颜的采访也终于刊登,曝光。 编辑杨振武同志这样写道:《一路颠沛流离,归来仍是少年!》 其中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这个对许多人来说都既熟悉又陌生的年轻人真实一面。 这篇文章中从程开颜少年时期因家贫而入伍参军,在部队,在前线的艰苦生活,在文工团的历程,然后立下二等功负伤回城,机缘巧合下走上了一条文学之路。 第二篇文学作品,来自现实中真实发生的故事,他遇到了意外偷偷带着女儿进京寻夫的女人。 一路上小偷,饥饿,寒冷,是程开颜同志帮助了她,还将她的故事进行了采访,改编成作品…… 而后的夏季,他毅然决然的担任采风工作组的副组长,带领着作家们上前线采风。 在前线峡谷中鏖战数个小时,毙敌无数。 坚勇果敢,不怕牺牲! 在危机关头更是用生命在为前线战士拖延了时间…… 最后杨振武记者,在结尾中大肆赞美道: “虽以微末浮萍而起,攀登于文学之颠。 莫愁前路无知己。 自今日起,天下谁人不识君!” …… 此篇新闻一出,顿时将本就火热的氛围推至顶点。 真正的火出圈了! “这样一个年轻的同志,能在这样的年纪创下如此辉煌的成就和英雄事迹,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有老一辈革命同志满是欣赏与感慨的评价。 “程开颜同志度过了这样一个堪称精彩的前半生啊!年少丧父,家贫体弱,无奈参军,上前线打仗,又因音乐才能加入了文工团! 原来他在《芳华》中写下的故事,全是他自己的个人经历!” “颠沛流离的经历,一心纯真,归来仍是少年!” “伟大的革命战士,程开颜老师配得上青年作家领袖一称!” “这样的作家,怎能不让我们广大的读者喜欢!” “今天夜里,他将登上新闻联播!” …… 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以往道听途说的都不算数。 全国各地无数人,都此刻在《人民日报》的详细采访和报道下。 深刻了解了这个年轻人的生平过往和事迹,了解了他的为人! 程开颜的名字,他的事迹渐渐传播开来。 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发酵。 很多人都明白,这个年轻人等到今天夜里七点,央视的《新闻联播》播出之后。 他必将成名,必将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名人,真正无可指摘的大作家! 届时……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