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校园南侧,种植着一片浓密的红杉林。 林间的空气十分潮湿,时而有露水落下。 空气中浮着松脂与腐殖土的气息,混着昨夜暴雨残留在树洞里的凉意。 树林旁的空地上,坐落着一座三层维多利亚式小楼。 复斜屋顶上覆盖鱼鳞状木瓦,屋顶左侧高耸着哥特式的尖顶,凸出的飘窗镶嵌着一块块复杂的玻璃彩窗。 “嘎吱——” 站在窗前的安塞尔教授,推开窗户,生锈的合页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但配以房屋内古典的装饰氛围,竟然有种意外的和谐。 推开窗后,林间的晨风吹来。 一阵潮湿得像带着水雾一样的林风,扑打在安塞尔教授苍老的脸上,令他浑身一凉,精神一振。 “教授这是您的咖啡,请慢用。”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沉稳温和,中年女人的声音。 安塞尔教授半转身。 女人温润细腻的手闯入视线,手中端着一只通体瓷白的咖啡杯递了过来,杯口周沿印着复杂的金色花纹。 冒着热气的棕色咖啡液,十分平稳的在杯中泛起涟漪。 “好浓郁的味道。” 安塞尔教授嗅了嗅,捕捉到咖啡的特殊气味。 “当然,我特意采用了哥伦比亚产地的咖啡豆子,酸度适中,并携带有浓浓的坚果香气,希望您喜欢。 另外提醒您一句,今天上午的工作时间已经超标了,还请您注意休息。” 女人扬起脸骄傲的笑了笑,随后温声提醒教授工作时间。 “我知道的玛丽,但你也清楚我的研究正到了关键时期,想来这篇论文,再过一个月……哦不,最多三周就能完成了!” 安塞尔教授接过助手手中发烫的杯子,握着杯柄喝了口咖啡,信誓旦旦的说道。 对此被称之为玛丽的女人只好颇为无奈的耸了耸肩。 最近这半年,安塞尔教授都在研究一种特殊的关系。 即,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成人与孩童之间的关系。 安塞尔教授认为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儿童形象并非真正的儿童,是成人潜意识下强加在儿童身上的一种虚假的幻想。 简称“儿童虚构理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激进大胆的理论。 就目前的美国儿童文学学术界而言,这一从精神分析理论中延伸出的“儿童虚构理论”,还从未有人涉足。 因此这篇理论足够新颖,也足够创造性。 当然它的理论框架构建也足够困难。 安塞尔教授为此痛苦许久,因为写不出来。 “好吧亲爱的,祝你好运。” 玛丽女士对安塞尔教授微微欠身,旋即提着托盘转身离开。 “三周?恐怕三个月也完成不了……” 教授想起玛丽女士善解人意的话语,有些尴尬的自语道。 “或许是该放松一下了,说不定能捕捉到一些灵感呢?” 这间场景布置完全和客厅毫无区别的研究办公室,只剩下安塞尔教授一人。 他捧着温热的杯子默默看向窗外被露水打湿的红杉林,默默出神。 不知过了多久,半空中下起了绵绵秋雨。 空气骤然又冷了三分,让安塞尔教授冷得缩了缩脖子,陡然他发现树林间涌现一道熟悉的身影,正在雨中狂奔。 乔治?这孩子怎么来了? 教授有些意外,轻轻将杯子放在逐渐湿润的乔木窗沿,转身下楼。 来到楼下门口,将门打开。 一个头发微湿,身材削瘦高大的三十多岁男人,怀里抱着一本书出现在他眼前。 “早上好老师。” “早上好,孩子,快进来擦擦雨水……” …… “所以你是意外发现了一部优秀的作品,这才马不停蹄的跑来见我?相当符合你的风格啊!” 安塞尔教授望着沙发上拿着毛巾擦头发的乔治,语气有些感慨。 乔治对此轻轻一笑,不接话茬,“你猜我是从哪篇杂志上看到的?” “让我猜猜,是《儿童文摘》,还是《蟋蟀》?我想只有这两本杂志的儿童文学作品才可能会让你如此激动了吧?” 教授将目光落在乔治怀里的杂志上,猜测道。 《蟋蟀》被誉为儿童版的《纽约客》,《儿童文摘》面向学校与家庭订购,月均发行量高达两百万。 这两个杂志都是美国面向青少年儿童的阅读杂志,相当经典,也相当权威。 “错!” 乔治笑着摇了摇头,“而且是大错特错,这篇作品来自中国,红色中国。” “中国?!” 安塞尔教授立刻露出了意外的表情,“真是令人惊讶的答案,好吧,我也想看看究竟是怎么样的作品让你如此推崇备至!” 说完,他伸出手。 “绝对!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