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下午雨停了,地面有些湿润。 远处一抹赤红色的云霞挂在天边,像被火焰点燃一样。 “叮铃铃~” 一个清瘦的人影推着自行车走进来了,是蒋婷,手中还提着东西来了,是几盒威化饼干。 程开颜发现这女人每次来家里,都会带一些伴手礼来。 蒋婷问:“玉秀姐,我们去北大看话剧,你去不去?” “算了我就不去了,北大太远了,而且……” 徐玉秀摇摇头拒绝。 只有程开颜知道,她是不想睹物思人。 毕竟老爹之前在北大教书,难免有一些熟悉的老师和朋友。 徐玉秀不去,但有一个人很感兴趣。 “颜哥哥,带我去呗,我想去北大看话剧,反正明天没课。” 小姑娘詹心语在屋里写作业,此时听到动静,推开窗户乞求道。 这姑娘是高中生,对北大非常憧憬,但家里距离北大比较远,所以没去过。 无奈,二人骑上自行车,程开颜身后载着詹心语往北大去了,担心下雨每人还带了把伞。 北大在HD区颐和园路五号,距离北师大其实也就不到十公里的路程。 等三人哼哧哼哧骑车到地坛公园附近时,蒋婷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姨,别逞强了,你跟心语换换,让她骑车去。” 程开颜提议道。 “不用。” 蒋婷擦了擦额头的汗,脸色微红道。 程开颜这下发现了这女人另一个缺点,嘴硬。 坐在身后哼着歌的詹心语听到蒋婷坚持自己骑,心中庆幸不已,这才走了不到一半儿,还有十几公里呢,要是让自己去骑能累死人。 又骑了不到两百米,蒋婷这下真累的不行了。 蒋婷立起站架,站在原地不动,小口小口喘着气。 “不行了吧,让你坐我后面,你不愿意。” 程开颜滑行着靠近,与其并立,嘲笑道。 她狠狠地剜了程开颜一眼,闷不作声的走过来,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 随后詹心语很有机灵劲儿的跳下车,去骑蒋婷那辆车。 很快程开颜感受到身后一沉,一只纤细的玉臂搂着他的腰,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如兰似麝的馥郁芬芳。 “走吧,时间要来不及了。” 女人冷淡的声音传来,程开颜心神一凝,低头瞥了眼腰腹间那只玉手,连忙蹬着车轮子朝着北师大而去。 …… 北大未名湖畔。 绿草茵茵,湖风湿润。 湖边坐落着一个用木板搭成的小台子,然后铺上红毯,四周打着灯光。 台下的学生们热心不已,自发的帮着忙。 湖边小径上,来来往往的人群驻足。 “这边这边,这张背景墙待会要用的,全放在舞台后面。” “那杆路灯是道具,不用移开。” 陈建功和几个五四文学社的社员,指挥着学生们的工作。 将这些布置完,陈建功这才松了口气。 虽然还没到正式巡演的时候,但这次可是第一次在这么多师生面前公开排练,而且学生们准备的几个话剧,只有工学院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排练的有模有样,其他的两个剧目都还有些不足。 一旦出错,这对这些由学生组成的业余演员们的心理打击可想而知。 陈建功走到不远处的后台。 后台这里聚集着十多个身穿各式服装的年轻人,他们坐在草地上,即兴奋又紧张的聊着天,排解心中的紧张。 《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话剧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解放前夕的上海。 作为学生社团,虽然做不到真实还原场景,但演员们的服装还是能凑齐的,都是从北影厂那边借来的。 例如粗布衣衫,衣衫褴褛的乞丐服,军装,西服以及贵妇人穿的旗袍狐裘之类。 此外还有不怎么专业的化妆师在学生演员们的脸上涂涂画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