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自打过了元宵节,北京城的大多数高校,也都陆陆续续的开学了。 学生像收到号令的工蚁,一个个从天南地北搭乘着火车,顺着铁路网线,齐聚北京城,连带着这几天街上都拥挤了不少。 而北清人师,这四个高校像是商量好了一样,在三月五号这天同一时间开学。 程开颜也不出意外的要上班了。 校尉胡同,梧桐院。 “起床了,开颜,今天要上班了。” 房门嘎吱一声,母亲推门而入,堂屋里的冷空气倒卷进来,啪嗒一声打开灯,刺目的灯光叫醒了熟睡的程开颜。 “知道了。” 程开颜躺在床上应和一句,不情不愿睁开眼,迎接这冰冷的空气与即将到来的上班生活。 短短一个寒假已经将他入伍时的生物钟基本摧毁了,早上没有八点绝不起床。 看了眼墙上挂着的时钟,才七点零五分。 程开颜看后迅速翻身,手脚麻利的穿衣洗漱,再将自己的手稿整理好同纸笔一起,放入在前几天新买的公文包里。 于是,母子二人一大清早,便推着自行车出门了。 胡同里,时而划过几辆自行车,是上学的央美学生。 程开颜将母亲送到灯市口,街上肉眼可见的多了很多学生打扮的年轻人,把整个街道挤满,特别是卖早点的摊子。 “一杯豆浆,两个鸡蛋……” “我要三根油条。” 在人群的拥挤与嘈杂中,两人随便吃了点填饱肚子,便分头上班。 迎着冰凉的风,转眼到了学校。 路上不少学生一大清早从家里赶来学校上课,虽然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住读,但还是有部分人走读。 学生们手里捧着食物,边吃边走,还一边聊着过年这段时间的趣事。 “红玫,过年这段时间看了多少书?” “没看几本吧,基本就在家里帮着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家里还是挺忙的。” “那也是,哎,你看了《芳草》吗?我跟你说好多人都抢着买。” “没看过,好像听说过一些,小芳和宋景明是吧?” “我们是艺术教育系的,又不是中文系的,看这么多干嘛?” “我听说这个作家是我们京城的人,你说他会不会就是那个宋景明?” “没人会写批判自己吧?” 几个女学生聊着天,长长的头发在背后随着风飘摇,还带着洗发水的味道。 “叮铃铃~” 程开颜拨动几下铃铛,骑着车从身后掠过。 一路滑行,终于来到位于学校深处的中文系办公楼。 办公楼左侧的竹林下面有个停放自行车的铁皮棚子,一眼看去,有几个人在里面聊着什么。 清晨竹影摇曳,沙沙不止。 程开颜推着车子走近,全是熟人,有小姨还有林小红以及教史记的那位韩兆琦老师,三人正聊着什么。 “哎!程开颜你来了。” 林小红老远就看到程开颜的身影,高高的挥着手打着招呼。 程开颜也挥手示意,蹲下把车子锁好,这才走过去打招呼,“早上好,各位。” “早上好,开颜。” 蒋婷对程开颜轻轻挥了挥白嫩的手掌。 “早上好,小程。” 一旁的韩兆琦看到程开颜,打了声招呼,这是个不错的年轻人。 不过程开颜的名字让他忽然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本书,那本书的作者也叫程开颜来着。 会不会就是他? 韩兆琦打量着眼前这个青年,随后否定了自己这个判断。 因为太年轻了,不太符合文章中一针见血、老练辛辣的笔力,这种笔力即便是现在韩兆琦也记忆犹新,尤其是小芳死的那一段。 应该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韩兆琦心中闪过几道念头,随后向三人知会一声:“蒋教授,我们下次再聊,就不打扰你们了,我先去吃饭了。” 随即转身,不急不慢的离开。 程开颜三人则往办公室走去。 空旷的楼梯间里,转角处的大窗户投来明亮的光线,在嵌着红绿白色碎块的水磨石地板上留下一个光栅栏。 “哒哒哒~” 非常安静,只听得见三人噔噔噔的上楼声。 三人肩并肩聊着寒假的趣事。 “小红听说你最近在准备考大学呢,复习的怎么样?” 程开颜随口问了句。 “还行吧,就是那些个鸟语不太会。” 林小红有些苦恼抓了抓头发,她这段时间也算是很用功了,但是这英语就硬是学不会,连读都不会读。 “英语还算简单的。” 曾经在德国留学的蒋婷听到这话,解释道。 英语的确是国内学生头疼的一个科,根据教育部对这两年的高考英语成绩统计,英语平均分数在二三十分左右,及格率都低得吓人,远低于其他几个科目。 “确实,比起德语而言,英语还是简单的。” 程开颜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不过很快他就看到林小红脸上露出沮丧,于是自信的说:“小红你要是有不会的可以问我,最近我也在学英语。” 这段时间,他凭借着自己强大的记忆力外加前世残留的记忆,背了一千多个单词。 据说这年头的英语试卷,跟后世中考的英语考试难度高不了多少,程开颜自认为教一个英语学渣还是轻轻松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