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在我看来,如今的算法还远远没有触及到现有物理设备的上限。” 听到这里,一同参加面试的四位学生已经有点麻了。 满脸的问号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懵逼。 他们脑子里不由得同时发出灵魂三问:“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这还是双非吗? 不光是他们,其实就连邱彦和沈瑞都有些唏嘘,虽然暂时周昀还没有讲到具体的算法, 但是光凭前面这些,就能看出来他在AI方面的功底不差,论文估计也没少看,不然就邓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他就答不出来。 两人心里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个想法:“新来的学弟,有点狠啊!” 要说现在最淡定的就是邓永华了,毕竟像周昀这种自带方向进组的学生他也见过不少。 “AI调教AI?听上去确实挺有意思的,但是想要实现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吧?” “没错,复杂的 AI驱动的决策过程本就是一个“黑盒”,这也是其中最大的难点之一,所以我设计了这套AgileEdge框架,尽可能地去避免这些问题。” 手指轻敲键盘,将PPT翻到下一页,也是这次汇报的核心内容,AgileEdge的框架图,虽然代码一行没有,但是只要逻辑上能够说服老师就够了。 “这套框架主要都是基于Attention,也就是Transformer,虽然其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这是现阶段所有深度学习的核心基础。 AgileEdge的作用概括来说就是两个字——打包!PPT上所展示的是AgileEdge最为核心的三个组件,分别是: 感知与状态编码层,它的作用是收集并预处理来自边缘环境的原始、多模态数据, AI协同优化决策引擎,采用分层强化学习架构,实现大模型的缩小, 执行与反馈层,将缩小的大模型打包到相对应的边缘环境中。 最终达到AI边缘部署的目的,理论上来说,无论什么样的大模型,经过这一流程都能被塞到边缘设备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