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个属于阎老西,属于晋绥系,在华北割据一方、独掌大权的时代的结束。 “阎长官”楚溪春的声音有些哽咽。 梁化之此时也是出声劝道:“是否还有回转余地呢?” “不必多言。”阎老西撇了一眼梁化之,随后挥了挥手:“发出去吧。” “这也是在保护云飞。” “我退了,委员长对他的猜忌,一定会少一些。” 阎老西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熙熙攘攘的太原城。 此时的他脸上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晴波,过段时间转告云飞。” “路,我已经替他铺到这里了,我这个做长辈的,拼尽全力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接下来的,就看他自己怎么走了。” …… 次日下午。 山城,统帅部。 常瑞元收到了阎老西的请辞电。 他看着电报,久久没有说话。 一旁的陈辞修忍不住说道:“委座,阎老西这条老狐狸是想要以退为进?” 常瑞元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笑容:“不,阎百川这次,大概率是真的退了。”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他知道,再不退,等待他的,就是万劫不复。” 常瑞元拿起笔,亲自草拟了一封回电。 陈辞修若有所思。 以常瑞元对阎老西的忌惮和重视程度。 在国民政府内部,阎老西和李宗仁对于常瑞元而言,威胁几乎是相同的。 在常瑞元的视角上来看。 阎老西和日军存在媾和的可能性,桂系同样也和日军有媾和的可能性。 这里说句题外话。 这俩个地方系还真都干过。 话说回来。 常瑞元草拟的电文之中,充满了对阎老西身体的“关心”和对其功绩的“肯定”。 “百川兄:惊闻兄身体抱恙,弟心甚忧。 兄为国操劳,功在社稷,理应静养。 所请,弟已照准。 二战区事务,暂由楚溪春参谋长代理。 望吾兄安心静摄,早日康复。 弟,中正。” 电文发出,一场可能引爆中原的政治风波,就在这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中,消弭于无形。 常瑞元放下了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拔掉了阎老西这颗在华北地区最让他头疼的钉子。 常瑞元的心情,无比舒畅。 不管阎老西在不在楚云飞身后撑腰。 三晋大地的百姓,三晋大地上的一切军工厂和产能,甚至是其他武装。 支持的是楚云飞还是他常瑞元,常瑞元的心里面很清楚。 但。 常瑞元更愿意相信楚云飞没有这方面的意图和野心。 否则,国内的战局绝不会如此的平稳。 他这个委员长也不会当的如此的省心。 至于阎老西。 还是乖乖的回五台吃斋念佛去吧! —— 仰光的雨季。 似乎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提前结束。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盟军指挥部的柚木地板上,反射出温暖的光泽。 楚云飞此时正坐在办公桌前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文件。 文件的大部分。 是关于远征军各部整编、补充,以及对占领区进行军管的繁杂事务。 军训部总顾问的任命虽然已经下来。 但楚云飞自己也很清楚。 只要他一天不离开远征军,他就依然是这里实际上的决策人。 哪怕离开了,挂着职务的他依旧也可以通过史迪威、杜聿明去指挥一线的作战部队。 正在楚云飞苦恼如何调整第六军的防区之时。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 抬头看去。 正是风尘仆仆的赵鹏程。 “钧座,赵副官到了。” “让他进来吧。”楚云飞放下了手中的钢笔,缓缓起身。 赵鹏程很快走进了办公室。 楚云飞扫了一眼其左臂上的绷带。 绷带下面,自然是此前遇袭时候的伤口。 很显然,赵鹏程此时实际上尚未好利索。 “云公。” 他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神情严肃。 “鹏程,坐。”楚云飞指了指对面的沙发:“伤应该没有大碍了吧?” “劳您挂心,已经好了七七八八了” 赵鹏程迈步上前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厚的卷宗,放到楚云飞面前。 “这是孙铭长官在五战区那边,对我与警卫部队遇袭一案的初步调查结果。” 楚云飞没有立刻翻看,只是平静地看着赵鹏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赵鹏程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分析和盘托出。 “云公,根据孙铭长官从各个渠道汇总来的线索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 “袭击我们的那伙土匪,虽然已经被剿灭,但从他们遗留下的武器装备和资金来源看,背后有日本人支持的痕迹,非常明显。” “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我们还查到了一条非常隐晦的线索。” “这伙土匪,似乎与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某些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楚云飞的眉毛微微一挑,但没有说话。 赵鹏程继续说道:“我大胆猜测,这件事很可能是阎长官在背后授意的。” “他老人家的目的是借着这次遇袭,制造一个‘口实’。” “一个,能让二战区的部队名正言顺地走出山西,将势力触手伸向中原的合理理由!” 赵鹏程越说越激动,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云公您想,赵承绶麾下的两个骑兵军.” “我甚至怀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