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瞒你说,在彬马那战役之前,委员长和统帅部的诸公,心中一直都有一层顾虑。” “那就是,我们如此高歌猛进,会不会因此恶了英美等国的关系?” 张治中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像是在说一个秘密。 “尤其是英国人。 你知道的,他们一直视东南亚为自己的禁脔。 我们在这里打败了日本人,他们固然高兴。但如果,我们这头‘猛虎’赖着不走,甚至要取代他们的位置,丘吉尔那个老头子,怕是第一个就要跳起来反对。” 听到这里,楚云飞轻笑了一声。 那笑声里,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对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轻蔑。 “山城诸公恐怕是高估了我们的这位英国盟友在远东的战斗力了。” 他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 “文白公,我敢说一句可能有些狂妄的话。” “以现在英印军在缅甸表现出的战斗素养和指挥水平来看。” “我军之中,随便找出三五个中级指挥官。” “比如廖耀湘、邱清泉、孙立人这样的师长级人物,甚至只要给他们两个满编的精锐军,在同等后勤保障下,足以在正面战场上,将亚历山大麾下的所有英印军主力,彻底击溃。” 楚云飞说得云淡风轻,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但这番话,听在张治中的耳朵里,却不啻于一声惊雷。 张治中惊愕地抬起头,看着楚云飞。 他本以为楚云飞会说出三五个集团军总司令的名字,没想到,他口中的,竟然只是师长! 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狂妄,而是近乎于藐视了。 亚历山大再怎么说也是英军名将,组织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高级将领。 在楚云飞的视角里面,仿若冢中枯骨一般.. 张文白有些不敢相信:“云飞,此话当真?” 楚云飞放下了茶杯,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文白公,这不是狂妄,而是自信。是建立在无数次血战和胜利之上的自信。” “英国人,他们的军队,在欧洲或许是一支劲旅。” “但在远东,在这片被他们殖民百年的土地上,他们的士兵早已被安逸和高傲腐蚀了斗志。” “他们的指挥官,脑子里想的不是如何打赢战争,而是如何保住殖民地的体面和利益。” “他们的战斗,是为国王和殖民地而战。” “而我们的士兵,”楚云飞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种深沉的情感:“是为自己的家,为自己的国,为不再受人欺辱的子孙后代而战!” “这,就是根本的区别。” “除此之外,他们的主要兵员是印度人.这个地区的兵员素质.” 张文白若有所思。 楚云飞话锋一转,重新恢复了平静:“我们根本不必过分在意英国人的感受。” “在这片战场上,实力,才是一切的通行证。” “我们打赢了,我们就是规则的制定者。我们打输了,就只能任人宰割。” “至于美国人那边”。 楚云飞似乎一点也不在意这话题有多么的劲爆:“罗斯福总统是个聪明的政治家。” “他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在战后,来制衡苏联在远东的影响力。” “所以,只要我们表现出足够的价值,他非但不会限制我们,反而会加大对我们的援助。” 张治中静静地听着,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楚云飞的这番话,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纯粹军人的范畴。 这是一种基于全球战略格局的、大国政治家的眼光和思维。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委员长会如此破格地提拔和信任这个年轻人。 因为楚云飞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 在想要让中国再次伟大的共同愿景前面。 一切的隔阂和分歧,在这一点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至少在现如今,因为楚云飞的存在,没人想要,也没人胆敢成为“历史的罪人”。 “云飞。” 张治中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如果美国人能够坚定的支持我们,至少我们无需再战后独自面对来自英国人的压力。” 楚云飞再次强调:“文白公无需担心,以英国的武力,哪怕其动员全部陆海军力量。云飞亦有百分百的信心战而胜之。” 张文白缓缓点头:“我会将你的这些想法,原原本本地,向委员长汇报。” “我相信,委员长听了之后,也会彻底放下心来的。” 楚云飞点了点头:“有劳文白公了。” “还有一件事。” 楚云飞似乎想起了什么,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给了张治中。 “这是我关于战后东南亚局势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及对定南军团未来工作的一些建议,还请文白公斧正。” 张治中好奇地接过文件,打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文件的标题是:《东亚一体化之初步构想》。 这是在赤裸裸地规划战后东南亚的政治版图! 是要将日本人那套虚伪的“共荣圈”,变成一个真正由他们主导的、崭新的地区秩序! 张治中拿着文件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