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最终。 十三军在付出了近乎三分之二兵力的惨重代价后,数千残兵,终于逃出了这片地狱。 当他们与龚玉鑫的部队汇合时。 每一个人,都已是形同溃兵,不少的战士已经泪流满面。 整支第十三军,原属三个师,近三万人的庞大建制,最终成功突围的,不足七千人 这支汤恩伯赖以起家、发展,生存的精锐部队。 便因为汤恩伯自身的愚蠢,而遭到了日寇的重创。 与之对比的。 是宋希濂的七十一军。 他们此时此刻仍在对着伤亡惨重的第三十五师团展开追击。 为的,就是扩大战果。 事实上,这一次的战斗只能够算得上是两败俱伤。 但这样的两败俱伤,对于国军一方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战报很快以简讯的方式传递到了统帅部。 张治中收到电报后的第一时间,便以一路小跑的方式赶到了统帅部的作战会议室。 此时此刻。 原本应该庄严肃穆的作战会议室宛如菜市场一般。 吵闹非常。 楚云飞这一打,牵一发动全身。 几乎各个战区都在与日军交战,各方势力基本上没有闲着。 明招,暗招,能用的基本上全都用上了。 “委座.” 常瑞元扫了一眼电报之后,随后小声道:“宣布一下消息吧。” “是!” 张治中清了清嗓子,示意众人看向他:“诸位~刚收到的最新消息,第七十一军龙慕寒部,预备第十三师龚玉鑫所部配合三十一集团军各部成功打开包围圈缺口,策应十三军完成突围,并成功击溃日军三十五师团一部,歼敌数千,双方目前重新回到了对峙态势” “据空中侦查报告,日军抓捕了大量的劳工在其接触线后方修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所以楚云飞据此判断几乎没有继续突破的可能性。” 何应钦惊喜万分,而后接着询问道:“第十三军的伤亡情况如何?” “建制保存还算完整,所剩兵力大约万余人。” 十三军,战前算上直属队的话,作战兵力实际上在三万四千人左右。 这一仗,让汤恩伯打没了两万多号人。 偏偏汤恩伯手下的还都不是杂兵,都是中央军真正意义上的精锐部队。 这个时间点的汤恩伯想要在河南等地募兵还是比较容易的,并非是44年时期。 一切顺利预估在一年以内就可以完成整理补充 只是,捅了这么大一个篓子,常瑞元还会像以前那样宠着他么? 恐怕..不太可能。 汤恩伯这一次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基于大战略角度出发的会战,他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思维能力。 他只适合打小规模的会战,适合打运动战,滑头仗。 如何用人,是一门学问。 常瑞元自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 “局势趋于缓和,邯郸、常山一线转入对峙态势,日军无力进攻,我军无力反击,但我们成功的切断了日军的平汉补给线,这对于接下来五战区、九战区的继续战斗还是非常有利的。” “我记得,南口方向十四集团军还在持续进攻?” 陈辞修缓缓点了点头:“昨晚去电询问,刘司令的意思是拿下南口,确保西北.所以战斗的目标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攻占日寇经营许久的核心阵地” 南口 这个地方当年日军攻坚的时候,伤亡甚至比国军还要多的地方。 实际上,南口方向能否取得进展,没人寄与希望。 楚云飞一开始说的就是牵制日军主力,并没有想要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现在看来,这似乎只是一个持续攻坚的借口,一个说辞,现在看来,很显然,就是要捅他冈村宁次的定燕子。 南口的进展到底如何. 实际上没人清楚。 但南口这块地方的重要性,在场所有人都清楚。 绥察之前门,平津之后户,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的说法不是开玩笑。 北平通往西北地区的门户。 这一带,地形复杂,多高山峻岭,关隘重叠,是著名的天险之一。 与张家口方向的公路相平行,连通南北,西北、华北,以及东北的干线。 张家口已经光复,南口如再光复,日军便再也没有了主动进攻的能力。 必争之地,南口的光复与否,是关键性的。 “去电询问一下,南口情况究竟如何了..” 张治中深深的看了一眼常瑞元,可惜没能够从其平淡的眼神之中发现什么。 电报发给谁,怎么询问,其实这里面也是有不小的讲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