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史迪威将军在被告知楚云飞此建议后、,更是对此大加赞赏。这不仅与他希望将远征军打造成“样板”的想法不谋而合,更提供了一个向华盛顿展示援助有效性、并争取更多后续支持的绝佳平台。 由远征军先行试验、总结经验,再向国内推广,无疑是最科学、最高效的方式。 于是,在委员长的首肯与史迪威的暗中支持下。 楚云飞的这份“梯次配置”原则,很快便成为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美械装备分配与使用的指导性方针。 消息传至各战区,薛岳、顾祝同等司令长官虽对未能立刻获得大批美械仍有微词,但楚云飞方案中所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对国内战场的关照、以及“逐步推广”的明确承诺,亦让他们暂时压下了心中的不满。 他们明白,远征军在缅甸打得越好,总结的经验越丰富,他们未来获得美械装备的种类就越精良,时间也就越快。 这无形中,竟也让他们对远征军的战绩,多了一份隐秘的期待与认同。 山西,第二战区,临时会议室。 楚云飞放下了手中的电报,长舒了一口气。 算得上是一己之力对抗除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的施压。 虽然楚云飞和李宗仁,卫立煌乃至薛岳的私下关系都还算不错。 但在这种情况之下,私交是私交,没人会不争。 争或许会有,不争一定没有。 下面一堆将领和官兵们嗷嗷待哺,谁敢不争呢? 此刻的楚云飞,虽身在华北,运筹着即将到来的对日第二期反击大战,但他的战略视野,却从未离开过缅甸那片湿热的土地。 当杜聿明将军自缅甸发来的、关于昂山使节秘密接触的加密电报送抵他案头时,楚云飞的脸上并未流露出太多意外。 昂山的转向,本就在他的预判之中。 然而,他首先关心的,却并非是与昂山的谈判条件,而是此事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安全风险。 他将电报仔细看了两遍,随即对身旁的副官赵鹏程说道:“光亭兄此番应对,沉稳老练,不失大将之风。 只是,他似乎忽略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 “钧座,您是指?”赵鹏程有些不解。 “情报安全。”楚云飞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此事体大,杜光亭的司令部内人多眼杂,往来人员繁复,焉知没有日寇潜伏的眼线? 昂山此举,无异于将自己的头颅别在裤腰带上。 一旦消息走漏,日军为杀鸡儆猴,必会不惜一切代价除掉昂山。 届时,我军不仅失去了一个分化瓦解敌军阵营的绝佳机会,更会因此陷入战略被动!” 楚云飞深知,与敌人斗,不仅要斗勇,更要斗智,斗细!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疏漏,便可能导致整个战局的崩盘。 他负手在室内踱步,脑中飞速运转。 如何才能在日军可能已经察觉的情况下,确保昂山的安全,并揪出那条隐藏在内部的毒蛇? 常规的内部甄别排查,耗时耗力,且容易打草惊蛇。 必须另辟蹊径,以雷霆手段,一击必中! “鹏程,立刻备好纸笔,以我的名义,连发两封最高密级电报至缅甸!” 第一封,发给第一路军代总司令杜聿明:“光亭兄,昂山之事,风险极大,日寇必有察觉。 为防不测,我意将计就计,行一招‘引蛇出洞’。 请兄务必配合侦察大队周卫国之行动,假意泄露一些关于‘双方高层正式会晤’的假情报,地点、时间可由周卫国酌情拟定。 此事关乎全局,万望谨慎。” 第二封,则直接发给了侦察大队大队长周卫国。 这封电报的内容,则要详尽得多。 楚云飞不仅在电文中阐明了他对日军可能已获悉情报并会采取极端手段的判断。 电文的末尾,楚云飞的指令清晰而又充满了杀气:“以我之见,日寇定然已知晓此事,必会指使其潜伏之特务,继续刺探我方与昂山会晤之具体时间地点,以便行刺或破坏。 配合杜聿明将军,设下一个局,用一个假情报,把这条藏在我军内部的毒蛇,给我捉出来! 同时,对于日寇可能派出的行动队,要做好万全准备,务求一网打尽!” 缅甸,侦察大队临时指挥部。 当周卫国译出楚云飞发来的这封电报时,即便是他这样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特战专家,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为楚云飞远在千里之外,却能对瞬息万变的缅甸战局做出如此精准的预判与细致的部署而感到深深的折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