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方立功在电文中详细陈述了与苏联谈判的经过,以及竺培基的突然介入和由此引发的僵局,言辞间充满了对方立功的无奈和对中央某些人短视的愤慨。 “哼!” 楚云飞将电报递给一旁的赵鹏程和尚不明所以的周卫国,冷哼一声:“有些人,仗打不怎么样,摘桃子、掣肘自己人倒是一把好手。” 赵鹏程看完,亦是面露怒色:“钧座,这竺培基分明是想借着中央的名义,从苏联人那里多占便宜,却不想想,此举只会激怒苏方,将事情彻底搞砸!这PPS43冲锋枪若不能顺利引进,对我军基层火力之提升,损失何其巨大!” 竺培基? 恐怕没这么简单。 关于统帅部对于苏俄的态度。 楚云飞心里面是一清二楚。 这其实也算得上是一次试探,一次对他楚云飞对苏联方面态度的试探,也是对二战区方面对红党方面的试探。 即便常瑞元铁了心的要倒向英美。 楚云飞也要想尽一切办法促使双方再平衡。 积贫积弱的民国经不起再折腾,国力决不能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他沉吟片刻,目光再次投向地图。 这一次,他的视线却落在了更广阔的世界格局之上。 “此事,不能急在一时,亦不能任由竺培基胡来。” 他缓缓开口,语气已恢复平静,却带着一股洞察全局的睿智:“苏俄此刻正与德国鏖战于东线,斯大林格勒岌岌可危,其国力消耗巨大。 他们愿意与我们进行技术交换,固然有其战略考量,但亦有现实的物资需求。 叶夫根尼想趁机抬价,本在情理之中。 但竺培基这般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他顿了顿,对赵鹏程吩咐道:“鹏程,拟电。” “发侍从室张治中主任。” 赵鹏程一愣,有些不解。 按理,此事或可直接与军政部沟通,或通过阎长官向委员长陈情。 直接发给张治中这位常伴委座左右,深得信任的侍从室主任,用意何在? 楚云飞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解释道:“文白先生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且最能体会委座在平衡各方势力时的苦心。 此事,需从更高之战略层面着眼,方能解局。” “电文如下。”楚云飞的声音沉稳有力: “文白主任钧鉴: 惊闻龙城与苏方关于冲锋枪技术引进之谈判,因故陷入僵局,云飞心忧如焚。 此项技术于我抗战全局,提升基层火力,意义重大,不容有失。 窃以为,当前国际时局,波诡云谲。 美国虽已参战,其‘先欧后亚’之大战略事实上并未改变,对我援助虽有增加,然终究远水难解近渴,且不宜将所有希望尽寄于一邦。 苏俄方面,虽与我意识形态有别,然目前同为反法西斯之盟友,其在远东亦需我牵制日寇。 维持与苏俄之良好关系,于我争取国际援助,平衡列强在华利益,乃至战后世界格局之构建,均有不可估量之战略价值。 此次技术引进,不仅在于区区几张图纸,更在于维持并深化中苏间之合作纽带。 若因我方内部协调不当,或条件过于苛刻,致使谈判破裂,不仅失此利器,更恐恶化双边关系,予日寇以可乘之机,实为不智。 望主任能将此‘美苏平衡’之浅见,酌情上陈委座。 今日中国,非但需埋头苦战,亦需抬头看路。 多一个朋友,多一分助力,少一个敌人,少一分凶险。 国家大战略,当以长远计。 云飞恳请钧座三思,以全局为重,妥善处置此事,促成技术引进,实为党国之幸,民族之幸。 楚云飞叩。” 一封电文,洋洋洒洒数百言,既点明了利害,又给足了台阶,更将此事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平衡的高度。 赵鹏程与周卫国听完,皆是心头一震,对楚云飞的战略眼光与政治智慧,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早已超脱了单纯的军事将领范畴,分明是一位深谙国际政治的战略家。 楚云飞的加急电报,以最快的速度送抵了山城。 与此同时,一封电报,同样快速拟定完成,发往了山城的方向。 电报之中的内容,则是希望方立功尽可能的为中国争取到更多的优厚条件。 简单的和周卫国交流一番之后,楚云飞也很快休息。 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楚云飞当即打开了脑海之中的外交面板。 【当前可使用的行动点为:260】 【当前可交互势力:省略】 【当前可进行的外交选项:改善关系;降低关系;申请援助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