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一次的议事。 常瑞元其实也肩负着不小的压力。 这份陆军整理计划,不是出自陈辞修。 而是楚云飞。 原本。 楚云飞打算优先调整二战区的作战序列,优先完成相应的整编计划。 这就是小步快跑模式。 根据楚云飞的汇报情况来看。 他不仅仅说服了第五集团军、第十八集团军,以及晋军系的两个集团军。 就连卫立煌将军一手带起来的十四集团军也同意接受整理计划。 在常瑞元的眼里面。 楚云飞的计划大胆且异想天开,即便是有他和阎老西的支持。 至少想要推进下去,至少需要半年,完成整理也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万万没想到。 居然会如此的顺利。 这个消息在会议上说出口的时候。 一众将领们也是面面相觑。 “二战区的整理工作顺利的有些奇怪..” 常瑞元点了点头:“承诺了不少的东西出去,人事任免权、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弹药的提供,基本上都会有二战区和中央补充,所以才会这么顺利。” “如果这样的条件能够说服阎百川、曾万钟以及十八集团军方面。” “八战区方面也可以命胡宗难同步开始整理。” “而后是冀察战区、鲁苏战区,第五战区,按照这个顺序,趁着华北方面军虚弱,尽快完成军队弊病的革除。” 陈辞修身姿微微前倾,询问道:“委座,您是想要按照云飞的思路,以人事任免权各自主官保留为饵,许诺装备及补充,对各部队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彻查贪腐问题?” 常瑞元缓缓点头:“每每要求他们出自己的地盘抗战,总是找寻各种各样的理由,现在借着陆军整理之决议,至少要摸清楚这些人手上到底有多少的部队。” 何敬之继续保持沉默。 江北地区。 绝大多数的作战部队是地方军部队。 很多军官都指望着军费捞上一笔。 吃空饷、喝兵血的问题颇为普遍。 想要清查都颇为费劲。 讲起来。 何敬之自身以清廉自居,。 瑞元喜欢在日记里面骂人,却也没提过何应钦的经济问题。 仅仅只是认为其过于保守,恐日而已。 第六不似孔宋家族直接敛财。 其权力更依赖政治地位而非经济网络。 简而言之。 何敬之默许系统性的腐败,并且不愿意加以干涉。 二战区整理难度较大,情况复杂。 能够搞成功。 已经让何敬之颇为惊讶了。 在他看来。 之所以能成功。 那是因为中间夹了一个楚云飞。 像八战区,情况同样颇为特殊。 西北的那些军头哪怕直接拒绝了中央整编命令,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处理办法。 总不能在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再向西北动刀动枪。 很是不合时宜。 何敬之不愿意说话。 常瑞元还是将递过话茬,而后询问:“敬之,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委座,此时当应缓缓图之,或许可从后方留守部队开始整理,一是方便掌控,而是可以直接轮换前线部队,符合此前南岳军事会议上面定下的基调,亦不会影响前线战斗力.” 二战区之所以敢在这个时候进行整理。 恐怕也是因为飞虎战斗力大体保存完整的缘故。 再加上常瑞元松口。 愿意将第六十一军调过去驻防。 即便是日军真的经过简单调整之后就发起了进攻。 也有人对付。 这样整个二战区的安全自然就有所保证。 而何敬之避而不谈八战区,实质上原因是因为八战区不仅仅有马家军、有傅宜生所部,还有陕甘宁边区。 这是个大地雷,一旦触碰就没完没了。 议事听起来像是在商量。 但实际上此时的常瑞元基本上处于了一个独裁的状态。 很多事情他想要推进下去。 其他人即便是不愿意也只能够执行和服从。 这也是为什么其他高级指挥官均保持沉默的原因。 还好,只是先动江北地区。 光是一个五战区,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估计都要搞个三五年。 等整理到其他战区,还不知道局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这些人自然也愿意支持。 常瑞元拍了拍面前的桌子:“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按照这个思路来,八战区同步开始整理。” “世和。” “委员长。” “去拟一封电报发给朱一民与胡宗难二人,将此事告知于他门,让他们拟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是!” 王世和转身离开之后。 常瑞元清了清嗓子,接着道:“下面聊一些具体的,二战区目前整理之后预估缺额的迫击炮、掷弹筒数量较多,军工署方面有没有什么打算?” 俞大维似乎早有准备:“根据此次的陆军整理方案,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准备。” “像目前缺少的山野炮因为制造成本过高的缘故,当按照此次的陆军整理方案以重型迫击炮替代。” “掷弹筒的批量仿制用以弥补迫击炮数量的不足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我们会尽快的拿出一份相应的扩产方案,但是可能会影响直射火炮和山野炮的生产数量。” 常瑞元点了点头:“战防炮这个东西不着急,美国人那边特意设计生产45毫米的反坦克炮,投入了不小的成本,除了俄人这个潜在的大客户之外,我们也会适当的购买一些。” “根据此前的战报来看的话,这种45毫米直射火炮在战场上表现堪称上架,具备机动能力的同时能够摧毁绝大多数的日军防御工事。” “这种武器在战术合适的情况下,能够很有效的对抗日本人的坦克,楚云飞部所使用的防御战术确实很适合推广。” “说起此次晋北大战有功人员之擢升。” “诸位有何看法呢?” 常瑞元示意一旁站着的副官将早就准备好的文件一个个的发到了每一个高级将领的手上。 陈辞修试探性的询问道:“委座,关于新型综合作战单位的改革,初步定调是两支部队,后续的话?” “视情况推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