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主要生产的就是五十毫米掷弹筒,溯源的话,其实就是仿造的日军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 “此前国内有过一批技术人员初期进行过仿制,在民国二十五年之际,重新开始了仿制生产。” “因为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所以我们便直接邀请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前来指导。” “长治兵工厂生产的也是民国二十七年式掷弹筒,目前月产量可以稳定的达到五百门,掷弹筒专用榴弹四千枚的月产量。” 至于为什么仿制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停下。 其实是因为大正十一式掷弹筒的精准度较低,看不上。 但后来又和日军数次交战,发现无法有效反制掷弹筒。 等叫到迫击炮支援的时候。 敌军早已经更换了阵地。 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定位就是超轻型迫击炮。 支援火力,非常轻便。 研究了一阵子发现,最好的办法还是以毒攻毒。 以掷弹筒对抗掷弹筒。 所以才会有民二十七年式的掷弹筒。 这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生产起来方便。 像楚云飞此前特意要求生产的线膛迫击炮。 其实也是为了本次的陆军整理使用。 这些射程超过日军九七式迫击炮的线膛迫击炮,勉强可以作为乙种步兵师的攻坚火力。 即便无法攻坚。 在射程方面比之日本人。 也基本上不吃亏。 既然山野炮暂时做不了。 做点线膛迫击炮补充总好过没有。 但是真的下命令去研究,生产使用的时候。 却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这次楚云飞带着曾万钟过来视察,也是捎带着了解情况。 “整编之后,一个作战团将会配属至少六十四门以上的掷弹筒,每一个乙种步兵师下设三个基础步兵团,一个补充营,一个工兵排,一个迫击炮排。” “但是这个迫击炮排装备的四门迫击炮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三个月了目前尚未完成试制。” 普通滑膛迫击炮的性能,长治兵工厂生产出来的可能还不如小日子的迫击炮。 更不用提什么射程压制了,装备下来其实不具备太大的实际意义。 正当两人在会客室内等待的时候。 远处一个声音骂骂咧咧的快步走了过来:“我都说了忙,让我过来干什么。” “报告我都交到主任那边了” “刘工,小点声,来的是两位长官。” “长官怎么了,楚长官自己亲口承诺不会干涉这个项目的进展和研究,现在遇到了困难,就要停下,这叫什么事?” “行了老刘,你别跟我发牢骚,你去和楚长官发去。” 刘晨阳推了推那戴着并不合适的眼镜:“冲你发牢骚是为了让你转达。” “行了行了,你小点声,都到了。” “报告!” “进来。” 房门被推开。 刘晨阳站在了楚云飞的对面:“楚长官。” “这位是第五集团军的曾长官,我们这趟来也是想要了解一下此前拟定的线膛迫击炮试制情况。” “炮管刻膛线本身就是个精细活,我们目前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炮管膛压不足” 楚云飞伸手示意刘晨阳停下:“要人我给你人,要钱我给你拨款,晨阳,我想要知道你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做出来,并且进行批量生产。” “至少需要三年。”刘晨阳给了相对保守的数字。 “我等不了这么久。”楚云飞听到这个时间也难免有些惊讶,他迅速起身:“陆军整理计划需要快速推进,这些乙种作战部队也需要装备大量的支援武器,如果线膛迫击炮这么长时间才能够批量生产,训练使用和列装,维护保养的学习还需要至少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刘晨阳沉默。 作为线膛迫击炮的负责人。 研制这款武器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比他想象之中的多了许多。 而炮管加膛线的最大好处,就是提高射程和精准度。 缺陷不是没有,就是成本高。 原本这个成本,楚云飞是能够接受的。 因为对他而言,这个成本远低于在长治兵工厂生产山野炮。 可现如今。 刘晨阳给他交出了一份不尽人意的答卷,让楚云飞开始了迟疑。 本身穷的都他娘的要当裤子了,前面的部队嗷嗷叫着要装备。 如果造不如直接买的情况下。 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间点去搞自研呢? “等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再装备这样的武器,还有什么意义?” “楚长官,对于开发难度的错误判断我愿意承担责任,但我想请求你不要中止相关的研制计划。” 刘晨阳接着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线膛迫击炮的精准度提高势必会带来更高的战术价值,普通滑膛迫击炮或许需要十发炮弹才能够摧毁的战术目标,线膛迫击炮或许仅仅只需要两发。” “根据我们团队的论证、线膛迫击炮的精准度可以在四公里内的射程范围内提高两倍,原本滑膛迫击炮的CEP可能达到一百米,但线膛迫击炮可以做到四十。” 楚云飞示意刘晨阳坐在一旁,耐心解释道:“我的刘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钱,而不是性能,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问题。” “我目前正在推进的陆军整理计划之中的关键一环,便是解决乙种步兵师火炮不足的问题。” “光是二战区,预计整理出十六个乙种步兵师出来,这就至少需要三百门的迫击炮,按照目前的开发进度,极大的拖延了此次的整理计划。” 等了半分钟见刘晨阳没有动静。 楚云飞此时也回过神来。 此前主张进行线膛迫击炮开发似乎不太现实。 是典型的步子太大扯到了蛋。 在他的印象之中,这种在冷战前期开发的线膛迫击炮除了成本略高,维保稍微困难一些之外。 基本上全都是优点。 媲美山野炮的射程和较高精度。 使得这种武器非常适合现如今的乙级作战部队。 成本虽然高,但总不至于比生产山炮、野炮还要高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