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委座,夫人请您过去” “什么事情?”常瑞元侧头看向了一旁的王世和,语气之中带着一丝疑惑。 “应当是想与您一起吃个晚饭。” 王世和实话实说,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常瑞元的神情。 常瑞元闻言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军务繁忙,脱不开身,今晚就不回去了。” 刘斐听到声音之后,当即迈步走了过来:“委座,算算时间,云飞那边的电报应当发过来了,今晚应当无甚大事。” 晋北大战。 确实关系整个华北的战局。 常瑞元忧心也是正常。 只是. 他的忧心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 他既不能提供良好的指挥建议。 也无法在这个时间点给予二战区更多的后勤支持。 偏偏这个老头子意识到了这一点。 倔强无比的呆坐在作战室之中。 纯粹的自我折磨和自我内耗。 正当他面对刘斐那疑惑的眼神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 林蔚脚步匆匆快步走到了他的面前:“委座.最新消息,德国人动手了。” “什么时候?” “据说是波兰人主动利用边境广播站,宣布波兰和德国人的战争开始了,希特勒当即向全世界发表广播演说,说什么德国人会以炸弹回应波兰人的攻击。” 常凯申哑然一笑:“拙劣的自导自演。” 德国人的手段不算高明。 他们使用精锐的小部队越过边境线之后。 便占领了一处名为个格莱维茨的小城,随后使用了当地广播,以此来对“德国宣战” 常瑞元眉头微皱:“想必他们已经开始进攻了吧?” 日本方面对于欧战的爆发,判断是在41年、42年。 常瑞元等国民政府一众要员的判断。 实际上和日本方面的判断没有多少的出入。 零星的记录表明各自的观点。 基本上判断的也都是在40年之后了。 因为在40年之后。 德国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其国力和军备建设。 同样的,英法等主要国家的建设需要在41年、42年左右才能够完成。 这突然之间的局势变化。 常瑞元其实也是措手不及。 事实上,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国际法准则。 本质上还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苏德瓜分波兰的时候,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的侵犯。 至于波兰被侵犯的内在原因。 其实和民国大相径庭。 仅仅只是因为其衰败和落后。 林蔚点了点头,他同样一脸严肃:“今天一早,希特勒便集结了一百五十万军队,两千五百辆坦克以及两千架作战飞机发起了对波兰的进攻。” “波兰的骑兵(装甲)部队在第一时间发起了反冲锋,但,很快就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据美国人那边传来的消息。 德国人在一线配属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 紧随其后的是大量乘坐卡车的摩托化步兵。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术,有点像是冈村宁次在南昌之战之中所使用的.” 常瑞元出声打断:“日本人日本人会有这么多的摩托化步兵?” “他们号称机械化部队的,也仅仅只有四个师团而已。” “这四个师团无非就是装备了大量的卡车,更加方便他们的快速机动。” 刘斐点了点头,颇为认同常瑞元的分析和判断:“对于日本人而言,威胁主要来自于海上,日本人的资源基本上全部都倾斜在海军上面,他们甚至在五年之前就已经开始准备同美国人的战争了,” 林蔚此时也是适时出声:“德国人的打法其实很明朗、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 “第一时间占领波兰的铁路枢纽。” “避免波兰人快速进行战争动员。” “而他们部署在一线的集团军在被强大的德国人打垮之后,便再无翻盘可能。” “波兰的地形和我们不同,波兰平原上非常适合他们的装甲部队冲锋,方便他们快速推进和进攻。” 说起这些,刘斐的目光徒然之间变得锐利了不少:“这是国运之战,波兰人失去了先手。” “若是波兰主动进攻德国人的话,想必能够取得一些先机,至少这场战斗不会输的这么快。” “波兰人的空军方面虽然相较于德国人差了许多,但陆军规模上面,他们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若非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德国人断然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变得如此强大,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现在又是波兰,一场世界大战,在所难免。” 林蔚叹了口气:“我认为这件事情会直接影响苏德两国关系的直接走向,甚至很有可能影响苏联人对我们抗战事业的支持。” “一旦德国和苏联人直接交战、势必无法继续在远东地区帮助我们牵制日本人,而对于日本人而言,他们可以抽调数量更多的关东军精锐部队以支持关内的战斗。” 林蔚的消息实际上是落后的。 正是因为英法的绥靖政策。 导致反法西斯战线迟迟没能够得以确立。 苏联人也不是什么善茬。 他当即选择和德国人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人也将英、法、波兰卖了个干净。 波兰纯属老倒霉蛋,英法则是纯属活该。 德国人将日本人卖了个干净。 日本人为了和德国形成事实上的军事同盟,日本与德国商谈了数十次。 在德国人和日本人商谈的期间。 在中国东北地区。 外蒙古边界处有一个地方。 名叫诺门罕。 诺门罕战役的知名度不低。 正是因为这场战役、导致日本军部再也没有提过“北上”战略。 而是坚定的选择了南下。 也正是因为他们偷袭了珍珠港,才让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工业国美国加入了二战盟军阵营。 从日本人的视角来看。 关东军兵力雄厚。 且因为动员充分的缘故,战斗力较为强横。 和苏联人在诺门罕地区,摩擦不断。 最后演变成了一场边境战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