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华北派遣军司令部。 寺内寿一的心情自东京大本营的回电以来一直都不是很好。 因为津蒲南路华中方面军的进攻受阻。 导致大本营对徐州会战的前景更加不看好。 原本。 担任陆军次官的美津梅治郎在东京的时候。 还有美津梅治郎从南北合流、政治考量的方面支持华北派遣军的作战行动。 然而。 正是因为美津梅治郎调任山西第一军司令官之后。 在东京能够声援华北派遣军南下的军官。 职位以及权力相对而言就少了不少。 按照东京大本营的讨论结果。 攻克徐州并且维持当地治安、确保河南地区的存在,以及山西地区的持久压制。 至少还需要四个师团的兵力,至少八万人。 按照目前的征兵、组建以及相应的整编计划。 日本国内要到38年的7月份才能够完成。 在这个过程之中。 大本营需要在徐州一线采取守势作战。 乃至占据了淞沪、金陵、安徽部分地区的华中方面军的攻势作战也被叫停。 东京大本营旋即开启了华中派遣军的组建计划。 原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重新进行整编。 日军之所以停止行动,实际上也和当年存在的国际舆论压力有一定的关系。 英国《曼彻斯特导报》记者田伯烈在其所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中,就称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是“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纪录”,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连日本当时的盟国德国的代表也向本国政府报告说:“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日本皇军本身的残暴犯罪行为。他们是一副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是兽类的集团”。 没人喜欢没有人性的野兽。 哪怕是此时的德国人。 这个时候的日军,绝大多数和畜生无异。 尤其是参加过金陵之战的小鬼子,每一个,楚云飞都不会放过他们。 进攻不顺、再加上也需要消弭金陵之战的影响。 1938年2月20日。(备注①) 日军大本营下达解除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的战斗序列,并召集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司令官及司令部返回国内。 同时下达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的命令,由畑俊六大将任司令官,司令部设在金陵。 下辖第3、第6、第9、第13、第18、第101师团,步兵第10旅团(天谷支队),第3飞行团。 按照原本的进攻计划,华北派遣军的进攻,最早也需要在四月份开始。 只不过,事态并没有按照老鬼子们的判断和预测方向发展。 随着张自忠将军所部五十九军抵达前沿。 徐参谋长燕谋此时也已经抵达临沂一线督战。 虽然一口一个庞大哥的叫着。 但李宗仁不可能对庞炳勋这样的人完全放心。 小鬼子进攻这么长时间,虽然也攻占了不少的地方。 但三军团,说实在,和第五师团交手也有十五天了。 但实际上,他们的伤亡尚未突破一千人。 虽然庞炳勋下了决心和小鬼子们拼到底。 下面的中下层还是打的滑头仗. 小鬼子进攻也没用全力,出力最多的反而是皇协军司令官刘黑子。 正因为如此..才能够维持住战场局面。 而随着坂本支队的组建,日寇再度发起进攻之时,和之前皇协军掺杂着少量日军的进攻部队比起来。 火力强横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尤其是动动身子就有飞机大炮、乃至装甲车坦克的掩护,一时间三军团的官兵们苦不堪言。 日军算是发动了总攻。 双方开始逐个村子来回争夺,来回拉锯。 自从激烈的战斗不断升温,庞炳勋的眉头紧皱。 每一天至少都有三四百号人的伤亡。 多的时候伤亡人数突破了千人(自报,实际上没有,只是为了给徐燕谋看的。) 庞炳勋的作战部署是:以一一六旅之二三一团,二三二团,配属山炮两门,为临沂的正面防御部队,由李运通旅长指挥。 以一一五旅(缺二二九团)为右翼掩护部队,由旅长朱家麒指挥(革职留用,戴罪立功之身)。 以二二九团、补充团、特务营、工兵营为总预备队。 由补充团团长李振清指挥,第三十九师师长马法五为前敌总指挥。 日寇总攻之后。 庞炳勋第一时间向李宗仁寻求增援。 但增援没等到,等到了一封电报。 “临沂为徐州屏障,必须死守,拒敌前进。” 放下了手中的电报,庞炳勋心中有些失落。 一旁的徐参谋长抽了一口手中的香烟,出声安抚道:“庞军团长不用忧虑,在我出发之时,楚云飞所部已经北上徐州,想必会随时增援过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