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雍正没有多惊讶,但也还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难怪先帝最后两年很看重你,你在治国理政上的天分,确实让阿玛我也惊喜不已。” “但弘历,你应该记得《过秦论》里有一句话。” “这句话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历朝历代,整肃朝纲、革新除弊,固然是为了富国强兵,但也有弱民的目的。” 雍正这么说后,弘历点了点头:“但阿玛,时代是在变化的,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能刻舟求剑;我大清要弱的是‘民’应该是官僚地主,而不是百姓!” “一来,我大清是以少数统治多数,非以百姓制衡、非建大功得人心不可,至少得维持百姓基本生存,而不使天下流民遍野。” “二来,我大清百姓太多,已非前几朝可比,如今天下,士人庶民的数额差距更大,已非秦汉唐宋可比,人多地少越发明显,不少更是以工商为生,真要一味穷民间之钱,只会制造更多乱民,毕竟没多少地可分!” “三来,我大清到了现在,旗人生齿日繁,不少底层旗人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让民间的钱贵物贱,让旗人中的大户更加积极于克扣其钱饷,那我大清的根基也会保不住。” 弘历这时从清朝在政治上与历史进程上的特殊性与清朝的基本盘方面向雍正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知道古人不笨。 毕竟王安石的“青苗贷”也类似于朝廷放款。 南宋也出现了类似准备金的“堆垛本钱”概念。 但由于这个时代的人思维惯性以参考前代为主,所以对“穷民”这种儒表法里、守内虚外的理念很崇信。 而弘历也就需要让雍正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雍正显然是听了进去,也就在弘历这么说后,而笑着说:“你说的没错,朕其实也知道当立大功才能延续国祚,才能消除满汉隔阂,毕竟只有这样,人人才愿意合为新族,而只分旗民,不分满汉。” “而朕所言的弱民,也是为弱天下大户,也就是你所说的官僚地主之家。” “但你刚才有一点说的没错,治国不能刻舟求剑,眼下我大清与前几朝也不完全相同。” “庶民百姓的力量已非前几朝可比,不能为穷大户而不顾他们的死活。” 雍正说到这里,就看向弘历:“所以,以你之见,当如何办?” 弘历先说了一个最简便的:“首先,当从海外多购银铜以资民用,我大清银铜需求太大!上下之民皆爱储蓄,又少大矿,故不多购不行。” 他记得历史上雍正后期有大量从海外购铜解决百姓缺钱交易不便的问题,也就知道雍正不会抵触增加市场铜钱流通量,便主动把雍正晚年自己采纳的办法提前说了出来。 雍正笑了笑说:“这个倒是!你能想到这一点,真的很好!” 可随后,雍正又叹了一口气:“但可惜,海贸主要是你九叔把持着,要想多购银铜以资民用,还得问问他。” 接着,雍正又问道:“其次呢?” 弘历咬了咬牙说:“其次,设官办银庄!这样所得之利,还能弥补内务府日益增大的开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