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那些阿拉伯国家呢? 他们只是在幻想着胜利,幻想着将以色列灭亡,将所有的犹太人杀死或者赶下大海。 那些人天真的以为犹太人是不会反抗的。 天真的以为这样的恐怖威胁,就可以让犹太人感到恐惧,他们并不明白,越是这样的威胁,就越让这些犹太人相信——他们无路可退。 一方是为了虚无飘渺的胜利而战,另一方是为了切切实实的生存而战,在这样的战争之中,抛弃其它的一切。这样的双方,又有谁会真正的竭尽全力呢? 尽管身处训练场上,刘向荣非但没有对未来的忧虑,甚至他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以色列会再一次赢得这场战争。 听着刘向荣的回答,达扬笑了笑,问道: “上校,如果我们先发制人话,你们会继续支持我们吗?” 面对达扬的询问,刘向荣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 自从“苏伊士运河危机”结束之后,以色列与sea的关系急剧升温,因为欧美国家拒绝向其提供先进的武器,sea就成了其最重要的武器来源地。 除了武器之外,双方还在军事上展开合作。 而这样的合作,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还有政治上的需求,毕竟,以埃及为首的复兴运动对于sea在中东的利益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无论是半岛的油田,还是伊拉克王国,都与sea的利益息息相关,而复兴运动都对这些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只要复兴运动存在一天,sea的利益就会受到威胁。 只有以色列能够用胜利去瓦解复兴运动,事实上,埃及的纳赛尔掀起的复兴运动,就是以中东战争的不断失败,而失去人心,在中东各国失去影响力。 也正因如此,扶持以色列就是必然的选项。 想到其中的前因后果,刘向荣说道: “部长先生,正像当年我们首先向你们出口战斗机一样,我们对你们的支持,是不会因为客观因素受到影响的。” 他回答让达扬笑了起来,他说道: “谢谢你,上校。” 随着最后一轮射击的结束,坦克缓缓停止了它们的行进,像是在沙漠中沉睡的巨兽。训练场上恢复了一时的宁静,然而那宁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沙漠的风卷起沙尘,如同迷雾一般笼罩着训练场,坦克的身影在沙尘中时隐时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不确定性。而在这一刻,所有人的心都被紧紧地揪在一起,对未来,对局势,人们感到既期待又害怕。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