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们总要找个目标投下去!” 高度降到2500米后,唐仁达激活了他的激光制导系统,并对准了他前面下方的那座巨大的工厂。 仪表上显示出越来越接近的距离,接着向他显示了待发所剩余的最后几秒钟读数。当读数跳出零时,投弹手扔下了炸弹,并保持他的机首静止地对准正在接近的目标。 装在两枚炸弹头上的激光引导系统,在激光的指引下飞向目标。 在他的机身下面携带有一个制导舱,称为“光眼”。“光眼”把一束隐形的激光线投向目标,在目标处光束又弹回来形成了一种漏斗状的电子箩筐,朝他反馈过来。激光制造炸弹的鼻头锥体感应器到了这个箩筐,钻进去,顺着漏斗落下去,直至它们准确地击中被光束瞄准的部位。 两颗炸弹都完成了它们的工作,它们钻进那座工厂的钢铁建筑中间爆炸了。剧烈的爆炸炸起了两道巨大的烟柱, 见到炸弹爆炸后,唐仁达马上返航,他拉起飞机的机艏,回升到了8000米高空。经再次空中加油之后,他和他的僚机又飞行一个小时回到了永定附近的空军基地。 在他拉起机头之前,唐仁达已经看见了两颗炸弹爆炸的眩目的火光以及腾空升起的烟柱,他还看见了即将随着爆炸产生的烟柱。 他所没有看见的是,那两颗炸弹把工厂的巨型钢塔给掀翻了,在钢塔被击毁后,工厂里释放了大量的化学气体。 这是一座化工厂! 唐仁达也没有观察到,此时,空中无风。 工厂的钢制合成塔被摧毁后,大量的化学气体被释放出来,一股巨大的气柱冲向天空,形成一个蘑菇状气团,开始在工厂里弥漫着,并很快扩散开来。向着四面八方扩散着。 回到基地后,唐仁达与基地每一位飞行员一样,全面、详细地作了执行任务情况的汇报。这对于已经十分疲惫的的飞行员们来说是一个累人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必须完成。 听取汇报的负责人是中队的情报官冯本方少校。谁也没有谎报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功,但每一位飞行员都去袭击了第二目标。 只有一人除外。就是唐仁达,他没能完成第二目标,结果随便选了一个第三目标。 “你到底为什么要那么干?” 冯本方少校在得知他袭击了友谊工厂后,立即质问。 “因为它很大,而且看上去很重要。” 唐仁达老实的回答道。 “但空袭任务命令中没有它?” 冯本方少校一边抱怨着,一边记下了他选中的那个目标,其确切位置和情况描述,以及他自己的炸弹破坏效果汇报,汇总后要上交给空中战术管制中心,该机构与空军总部一起办公。 “如果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看他们怎么收拾你。” 冯本方警告道。 “哎,就是一座工厂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战争嘛,难免会有误伤的。” 战争,是难免会有误伤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二战时的轰炸,可以一座城市完全夷为平地,从汉堡到德累斯顿,英美两国的轰炸机夺去了几十万德国人的生命,少吗? 差不多相当于德国人口的1%! 可那又怎么样呢? 那就是战争的代价。 “你做的出格了,上尉。” 冯本方看着面前年青的飞行军官,对他说道: “那里没有列入目标,是有原因的!” 然后离开去写他的汇总报告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