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特写镜头。”程鹏安说道。 图像越来越近,图像非常模糊,但是仍然可以看得到,那片土地上有大片的空缺。显然这是因为麦苗或者玉米枯黄萎缩,所导致的。 在那里不会有人把土地完全闲置的,特殊情况之下,但是现在,是银幕上的土地就像斑秃一样,一块一块的,画面并不是彩色的,但是仍然可以分辨的清楚哪里是麦苗,哪里是光秃秃的土地。 “哲远。” 李安把目光投向了张哲远,之所以提前结束这场环岛之旅,就是因为他的那个电话。 “阁下,自从赫鲁晓夫主政以来,苏联粮食产量一直节节升高,去年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1亿4000万吨,远超过一战前丰收年份的8000万吨的产量,而根据苏联官方制定的今年粮食产量的指标总共是1.4亿吨。现在这个指标可以详细列为:小麦7000万吨,大麦3000万吨,燕麦700万吨,玉米1300万吨,裸麦700万吨,其余的为稻米和各种豆类作物。大宗作物是小麦和大麦以及玉米。” 他站起身来,绕过办公桌走到仍然摊着苏联地图的地方。程鹏安关掉了电视机,又回到了他的座位上。 “在苏联每年的粮食作物中,大约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粮食,来自这儿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南部的库班地区。” 张哲远继续说道,一边指着地图上的这些地区。 “而且那全是冬小麦。也就是说,是在9、10月份播种的。在11月份初次降雪之前,作物已进入长出嫩枝的阶段。积雪盖住这些嫩苗,保护它们免遭12月和1月份寒霜的侵袭。” 他转过身走了回来。 “去年12月初,整个乌克兰和库班地区出现了一种反常的融雪现象,以前这两个地区是有过这种现象的,但从来没有像这样温暖。从南面黑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吹来一阵强大的暖气流,朝东北方向移动而遍及乌克兰和库班,暖气流持续了一个星期,把上面一层积雪融化了,大约有6英寸厚。小麦和大麦的幼苗秆都露了出来。10天以后,像是要弥补一下似的,整个地区又出现了同样反常的气候类型,受到霜冻的袭击,气温降到零下15度,甚至零下20多度。” 即便不是农业专家也听说过“瑞雪兆丰年”这句话,李毅安说道: “这对小麦是极为不利的,肯定会造成粮食减产的。” 现在,李毅安已经想起了这件事,另一个世界,苏联就是在今年因为国内粮食减产,所以,不得不动用大量的黄金从国外进口粮食,以弥补国内的缺口。 而在很多资料中都将今年的粮食进口,视为为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象征——毕竟,曾经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正是玉米帝的骄傲。 “是的,阁下,但并不仅仅只是这一个区域。” 孙鹏安在一旁插话道, “今年的很多地方的春小麦出现了问题,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照片都是其他地区的情况。我们向农业专家进行了咨询。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如果苏联人能挽回乌百分之五十的农作物的话,那他们就是幸运的。是其他地区的损失可能会超过1/3。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农业损失是惨重的,而且还是无法弥补的。” “那么,这就是你要向我说明的问题,是吗?”问道。 “不是,先生,” 张哲远说道, “这次会见的目的是这样的,根据我们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很有可能会损失3000万~5000万吨。这就是我们要向你说明的问题。” 差不多就是30%的减产了。 任何人都能够从这个数字之中,感受到这种规模的减产可能带来的影响——粮食大规模减产肯定会造成饥荒,或者说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而这肯定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第(2/3)页